Appearance
第二部分:概率的“规律”——猜数字游戏优化与概率计算(2课时)
课题
从游戏到数学:计算猜中概率与优化游戏策略
教学时间
2课时(90分钟)
课前准备
- 教师端:电脑(Python 3.10+)、投影仪、概率演示动画(如“大量掷骰子后点数分布”)、“概率计算表”(预设不同范围的猜中概率)。
- 学生端:电脑(带前两课时的游戏代码)、计算器、“游戏策略记录表”(记录每次猜测的数字和结果)、小组讨论卡(写有“如何提高猜中率”)。
- 教学素材:进阶代码模板(
guess_number_probability.py)、概率练习题、“策略大师”荣誉证书。
一、导入活动:“猜中概率”大讨论(15分钟)
活动1:“范围与难度”实验
- 回顾上节课游戏:“猜1-10的数字,猜中概率是多少?”(引导学生得出“1/10”);
- 对比提问:“猜1-100的数字,猜中概率是多少?”“为什么范围越大越难猜?”(引出“概率=1/总可能数”)。
活动2:“最优策略”头脑风暴
- 分组讨论:“如果秘密数字在1-100,第一次猜50,根据反馈再调整,为什么比乱猜更有效?”(引导发现“二分法”缩小范围)。
二、知识点讲解:概率计算与游戏优化(35分钟)
模块1:用Python计算猜中概率(15分钟)
- 概率公式:对于范围[a, b],总可能数 = b - a + 1,单次猜中概率 = 1 / 总可能数。
- 代码实现概率计算:python
import random # 定义函数:计算猜中概率 def calc_probability(a, b): total = b - a + 1 # 总可能数 prob = 1 / total # 单次猜中概率 return round(prob * 100, 2) # 转换为百分比,保留2位小数 # 示例:1-10的概率 print("1-10的猜中概率:", calc_probability(1, 10), "%") # 输出:10.0 % # 示例:1-100的概率 print("1-100的猜中概率:", calc_probability(1, 100), "%") # 输出:1.0 %
模块2:游戏优化——增加概率提示与策略引导(20分钟)
优化点1:显示概率:游戏开始时告诉玩家“本次猜中概率是X%”;
优化点2:记录猜测次数:用变量
count统计猜了几次,猜对后显示“你用了X次猜中”;优化点3:策略提示:若连续两次猜偏,提示“试试中间数缩小范围哦!”。
优化后代码示例:
pythonimport random a, b = 1, 100 # 范围 secret = random.randint(a, b) count = 0 # 猜测次数 prob = round(100 / (b - a + 1), 2) print(f"欢迎猜数字!范围{ a }-{ b },单次猜中概率{ prob }%") while count < 5: # 最多5次机会 guess = int(input(f"第{count+1}次猜:")) count += 1 if guess > secret: print("猜大了!试试更小的数~") elif guess < secret: print("猜小了!试试更大的数~") else: print(f"恭喜!你用了{count}次猜中!") break else: # 超过次数未猜中 print(f"挑战失败!秘密数字是{secret}")
三、练习题设计:概率分析与策略验证(30分钟)
基础任务(全员完成):“概率对比实验”
- 要求:分别计算“1-20”“1-50”“1-200”的单次猜中概率,用代码输出对比表,并回答:“范围扩大到原来的5倍,概率变为原来的几分之几?”
- 参考代码框架:python
def calc_prob(a, b): # 补充概率计算逻辑 pass print("范围\t单次概率") print(f"1-20\t{calc_prob(1,20)}%") # 补充其他范围...
进阶任务(选做):“二分法策略”验证
- 用代码模拟“每次猜中间数”的策略:例如范围1-100,第一次猜50,根据反馈猜25或75,记录平均猜中次数,与乱猜策略对比(是否更少)。
四、讲解与互评:从“计算”到“应用”(10分钟)
- 概率分析分享:选2组展示“范围与概率”对比表,讲解“为什么范围越大概率越小”(结合分数计算)。
- 策略辩论:“二分法一定是最优策略吗?”引导学生发现“当范围是奇数/偶数时,中间数可能有两个,需灵活调整”。
五、总结与作业(10分钟)
课堂总结:
- 概率是“事件发生的可能性”,猜数字游戏中:概率 = 1 / 总可能数;
- 优化游戏可从“提示概率”“记录次数”“引导策略”入手,提升体验;
- 编程不仅能实现游戏,还能计算和验证数学规律(如概率)。
课后作业:
- 设计“双人猜数字”游戏:一人输入秘密数字(不告诉计算机),另一人猜,计算机记录次数和概率;
- 写一篇“生活中的概率”短文(如彩票中奖概率、天气预报概率),结合本节课知识分析。
教学理论支撑:
- 自我决定理论:通过“设计策略”“验证概率”等自主任务,满足学生的胜任感(“我能计算并应用概率”)和自主性(“我可以优化游戏规则”),增强内在学习动机。
- STEAM教育融合:深度整合数学(概率计算、分数应用)、技术(编程实现概率函数)、科学(规律验证),让学生理解“编程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工具”。
-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:通过“猜测-验证-优化”的循环,让学生主动建构“概率与范围的关系”“策略与效率的关联”等知识,而非被动接受结论。